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天阿4000系列的APU還是買不到,新的5000係列效能大部份的人又用不到,明年是DDR5的架構了

 出處:http://b00.tw/LqMM1

凌曜頂峰 2020-11-11 12:08 #1
筆電的規格和效能發揮已經脫節的非常的嚴重了
現在甚至配合測試軟體的跑分,散熱幾乎都變成串燒散熱設計為主了
這樣大家看規格買,跟本沒有辦法知名效能的發揮到那邊
一個CPU該有的跑分效能有多少,基本上差異是不大的
如i7-10875H目前R20的跑分最高就是4560分
那麼是否單跑R20在效能機的部份應該要有8成以上的能力
4560*0.8=3648分,如果低於這個分數就是應該提供說明
如果是更低的表現,更應該要提供說明讓消費者和使用單位知道
4560*0.7=3192分,這個效能發揮已經低於10750H的滿速效能不少了
高負載的運作時脈,大約只會有3-3.2G的表現而已了
除非是輕薄機種,應該標示效能發揮不良
當然更低的的也是有可能的,供應商應該要說明
是位了超輕薄設計或是其他可以之必要行為
可是如果是那樣的話,應該是不需要搭配這個處理器

搭配I7-10750H滿速效能的R20跑分大約是3440分
在跑分同分的情況下,核心數少是有較高的運作時脈
可以提供更好的一般操作使用體驗,如果真的要選多核效能低的
那麼發熱量低,同功耗運作時脈較高,使用體驗較好的
才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3192分已經是10750H的92.8%的效能發揮了
基本上已經是高負載4G以上的運作時脈了
這樣的使用體驗差距是非常大的,只看R20的跑分是沒有辦法了解的
使用單位的使用需求如果大多是高時脈的應用需求
那麼就很有可能在浪費國家的資源,所有納稅人的錢

筆電要更好,台灣的標案是否應該要加上一些效能和溫度的標準,不在只有規格
這樣的一張實測圖,我相信是很容易處理的
比那些專門寫開箱要測試一大堆的軟體,容易方便很多
帶上溫度的資訊,如果有撞溫度牆的狀況,也應該是要改善的
因為溫度高就是容易影響產品的壽命和使用體驗
在驗收的時候也應該,要抽測實測跑分的溫度
撞溫度牆的部份廠商能夠解決的方式非常的多
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的,是應該要處理的

再來當然就是包含顯示卡的應用方式
因為目前大部份的筆電都是串燒散熱設計
在單跑CPU或是GPU的時候,整組的散熱器提供散熱
是沒有辦法了解,CPU+GPU雙重載時候機器效能的表現狀況
筆電要更好,台灣的標案是否應該要加上一些效能和溫度的標準,不在只有規格
Furmark燒顯示卡+R20跑分測試,是可以做出數字量化的比較
跟同一台機器,比較單跑R20的跑分測試成積
就可以了解在真實狀況,CPU效能會因為散熱或是供電問題縮水多少
目前電競已經是運動項目,在加上AI/影音等多方面的應用
都是有可能有這樣負載可能的使用需求,這樣的測試是公正有效的
當然也是要帶上實測的溫度,撞溫度牆的話還是要請供應商提供說明
如果有效能表現比較好,然後又沒有撞溫度牆的選擇
當然一定是相對比較好的選擇

把這些標準給定出來
很多標案的弊端都能夠自然解決掉
這是非常棒的方式,也容易驗證和稽核
當然如果有特別需求是要在重量或是尺寸方面有要求
也是寫清楚講明白,讓自場上面的產品去做比較
一樣還是可以挑選出相對比較好的
也容易讓開需求的使用單位了解效能部份必須要的犧牲和妥協


凌曜頂峰 2020-11-12 11:16 #3
散熱有標準嗎
筆電都是廠商自己設計的標準
一樣的CPU理論效能要一樣
這樣的跑分其實是最準的了
在加上GPU滿載的測試
一比較就知道了

10代ROG系列筆電,原廠使用液金解決熱傳瓶頸,同時提供BIOS電壓優化調整的支援
對了這一篇文章寫出了華碩當代最有代表性的應用和領先
這邊筆電版通長也是華碩最熱鬧的了
怎麼都沒有人回應呢
不知道你的看法是怎麼樣

凌曜頂峰 2020-11-12 16:48 #6
其實雙燒測試並不容易讓人了解
在GPU滿載的情況下,CPU能有多少效能的發揮
先開Furmark燒顯示卡+R20跑分測試
這樣的測試可以讓我們了解非常多的事實
包含遊戲時CPU真實能發揮的效能
如果分數表現比較不理想,可以看溫度和功耗的資訊
看是供電(耗)限制,還是溫度過高散熱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