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日 星期六

筆電真正優化的關鍵是功耗,其實用點心你應該早就要知道了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59&t=5893388

答達大師 2019-09-07 22:05

首先在這邊先感謝一下默默暗中支持我的人
這幾天光LINE就收到超過20個跟說有人開樓在針對我
其實第一天就已經有人跟我講了,我跟本懶的理
同時讓他們去同溫層取暖我也方便一次處理黑名單
因為這樣我也不用看到他們,他們也不用看到我的文章
這樣應該是對雙方最好的做法,我繼續分享專業和實測成果給大家
我這邊都會註明我是經過優化之後的實測
是同業有人用我的實測跟消費者介紹說明造成誤導
我想那應該是同業盜用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基本上我分享筆電優化就是希望讓大家的筆電能更好用
如果有在看我的文應該就會知道XTU或是免XTU優化調整
還有現在很多品牌在高階機種的優化處理的方式
基本上就是在調降電壓,在穩定運作的條件下盡量調低電壓運作
其實我這邊已經做了有年了,只是在5代(含)之前能降的電壓幅度很小
實用價值並不高,所以沒有特別寫出來讓大家知道
在去年我會創帳號開始跟大家分享筆電優化XTU的調整
是我們已經測試了1年多以上大量的機器
確定了效果和穩定度才跟大家分享的,其實6代的機種我們就已經開始
過去我有有寫過相關的文章的,我相信應該還有人又印象的

其實在8代之後的INTEL筆電處理器
調降功耗之後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拉高了效能
因為幾乎沒有一台筆電搭配I7-8750H是可以跑滿該有的效能的
所以調降電壓之後在原本可以運作的功耗和散熱能夠負載的運作功耗
就可以跑出更高的效能的,相信有玩過XTU的朋友就很清潔的
和於本一樣的效能表現就可以有更低的運作功耗和發熱量
這才是真正優化調整的關鍵,因為這樣的效能大部份的人已經夠用
那麼更低的功耗和更低的運作溫度不但更省電,更低溫,讓筆電更耐用
這些好處都是所有人都需要且有好處的,也是我做市場區隔的關鍵
主要會貼那些跑的很高分的測試圖就是要告訴原本效能不夠用的
是可以有解決的辦法的,筆電也是可以有非常高的效能可以使用的
真正需要那麼高效能的使用者,其實是很少數的,我當然知道的阿

每一台筆電其實都是可以低溫運作的
只要你把運作功耗給限縮壓低就可以了
因為散熱設計就在那邊了,你買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
能做的部份通常就是換換散熱膏加一些銅片/導管/均熱板這些的
就跟國小美勞課差不多的工藝能力最準那邊拉
所以那些人講沒有甚麼真的也沒有錯拉
但是還是要有人會拆機幫忙做不是嗎,不然沒有做還是沒有效果
跟國小用膠水貼色紙是一樣的,有的人可以貼的漂亮有些就是貼的皺皺的
這就是施作品質的不同了,加銅片/導管/均熱板的作用有3個
1.增加睿頻功耗運作的熱備存容量,材料比熱*質量*溫差就是了
2.增加散熱面積和能力,這部份應該很容易了解,要留意風道
3.均溫板或是導管能將熱快速帶離到其他可協助散熱的部份,如GPU的散熱器
這樣就能更有效加強容易過熱CPU的散熱能力了

更換散熱膏或是液態金屬還有晶片接觸面拋光處理
這些都是在改善熱傳的瓶頸,基本上過去我也大約都有說明過了
目前不論是拋光或是液金也都已經有筆電品牌跟著做了

就跟很多人講的一樣,原本的效能就已經夠用了
還要優化調整做甚麼,大師不就是在炫耀他有多利害嗎
效能可以跑那麼高大部份的人又用不到
真的會用的到的人自己會來找我,因為寫的文也夠多了是吧
其實我是希望能有人發現真正的關鍵導入應用讓使用者都能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那就是效能夠用條件下的優化調整,原本40W公耗就夠你玩遊戲了
但是會讓溫度跑到95度C過熱,可是功耗牆開到45W你說會怎麼樣
經過電壓調降優化調整之後原本40W功耗的效能32W就能達到了
然後把功耗牆定在35W效能已經差不多可以跑到原本45W的效能了
但是玩一樣遊戲的溫度最高只會到80度C左右,體驗會不會好很多呢

優化調整真正的關鍵並不是在調降電壓而已
過去我那樣寫是希望讓業內的人能有更多的學習了解的時間
調降電壓的做法真正最重要的是降低相同效能運作下需要的功耗和發熱量
昨天INTEL的第10代U版處理器的筆電已經上市了
在這一代的產品,INTEL自己就已經做了電壓的優化調降了
所以我認為也應該是時候寫出來讓大家知道了
除了調降電壓配合使用方式限縮調整運作功耗才是讓使用體驗更好的優化方式
對岸LENOVO的火雞目前主要在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
也讓LENOVO的540/740系列產品在對岸大受好評
講真的那樣的散熱設計台廠很多都還比較好呢
能有好的評價和使用體驗並不是拉高效能拉高運作時脈
反而是限縮了運作的功耗,讓睿頻功耗不會撞溫度牆使用體驗就會好很多

其實我前不久貼出來的小米10代筆電那一台
可以看看測試是否也是盡量璧免撞溫度牆的做法
跟台灣的品牌沒有優化過電壓的機種動不動就睿頻到90W功耗是不一樣的
其實不論是微星或是華碩的筆電,如果把電競機睿頻功耗壓到50-55W
因為遊戲的CPU長時間功耗大多是45W而已
一開始你讓CPU睿頻到那麼高熱積在那邊不就一直熱影響遊戲體驗了嗎
限縮睿頻功耗開遊戲的過程頂多慢1-2秒但是可以讓遊戲體驗好很多
怎樣做是對遊戲玩家比較好的呢,自己想想吧

目前的CPU不論是U版,標準電壓的形動版,桌機的處理器
基本上在優化電壓之後同效能的運作功耗都是差不多的
只是筆電版本的電源管理能力會設計的比桌機的好一些
但是方向可能跟大部份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在高效能的部份桌機的處理器整體功耗反而會比較低一些
因為行動版的處理器會面臨經常使用電池的狀況,最大化電池使用時間是重要的
一個處理器如果要急拉升使用效能和運作完解載效能如果太快都會讓系統崩潰
桌機因為是使用持續AC電源供電電源,所以不用擔心可以讓CPU慢慢降低負載
筆電這樣做會浪費太多的電池電量,作法是增加了一個UNCORE負載
來處理每一次CPU高負載運作之後的空載時脈運作的穩定度
這也是為什麼後面超長時間筆電要發展成大小核設計的關鍵因素之一
同樣的CPU運作時脈和效能在經過優化調整之後的行動版和桌面板幾乎會是一樣功耗的
但是行動版要在加上UNCORE工耗負載,所以就會比較高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搭配桌機處理器筆電在高效能應用可以有不錯的表現的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DELL的外星人和微星的GT76會改搭配桌機的處理器的關鍵
因為同樣的I9-9980HK優點就是裸晶直接接觸散熱器
但是要超上5G運作會比搭配桌機的I9-9900K更不容易
這也是為什麼ASUS的G703GXR只有給全荷4.7G的運作限制
都跟大家說明了大家應該就都知道了吧
看不懂的自己去爬爬文補一下基礎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